“車禍鑑定大逆轉:如何打破初判表的40%準確度”

台灣車禍平均一天高達8起事故,當事故發生時總會覺得馬路這麼大一條,有事沒事幹嘛撞我?當我們去到調解委員會調解時更叫人吐血的是對方根據初判表說我的肇事責任比較高,明明是對方撞我為什麼我的肇事責任比較高呢?

一、初判表的命運

初步研判分析表又稱「初判表」是警察單位根據您的筆錄、現場圖、現場照片所得出的初步判定結果。然而,初判表的準確度只有40%,並不是絕對的真相。初判表上面並不會寫明了各自的肇事責任比例,調解時則會以經驗值來探討肇事比例。不滿初判表的結果,我們有什麼策略可以改變這個結果呢?

二、打破初判表:關鍵筆錄與鑑定覆議

筆錄的細節通常是決定肇事比例的關鍵,所以在筆錄之前,必須確認自己意識清楚,對事件的瞭解透徹。筆錄做完之後,是否還有機會可以改變初判表的結果呢?其實是有的。我們可以透過申請鑑定來覆議初判表的結果。鑑定結果可能只改變細部,但有時這些細部改變就可能將你的責任比例降低,對於理賠金額的影響可能是巨大的。

三、理賠與求償:肇責比例與賠償金額

肇事責任的比例會直接影響到理賠金額,即使肇事責任比例低,但在有與沒有之間,我們的權益會反映在理賠金額上,因此,爭取每一點肇事責任比例都至關重要。

四、面對0肇責:無保險的求償之路

當我們面對0肇責,或是在事故中並未投保,這個時候應該如何求償?如果汽車無責,那麼傷再重也要不了任何的補償。但我們必須知道,無論肇事責任比例如何,我們都應當爭取自己的權益,而這時候專業的法律諮詢就顯得特別重要。

我們在處理車禍上經手過無數個案件,若有任何疑問請撥打免付費諮詢專線0809088995,專業的勞資事務師、社會保險師將會為您提供最適合的服務。

五、後記:每一場車禍,都值得我們正視與學習

每一場車禍都是雙方應注意而未注意所釀成的意外並非蓄意。雙方都會有責任,只是誰多誰少僅此而已。每一場車禍,都帶來了一個學習的機會。我們可以透過每一次的車禍,學習如何保護自己的權益,學習如何讓自己在未來的路上,更加安全。

結尾處,我們希望每一位讀者,都能從車禍中學習到一些東西,並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大家都能夠安全駕駛,平安到家。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croll to Top